推进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实施方案(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实施方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推进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实施方案(精选文档)

 

 推进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代会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切实解决改革创新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水平,现就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产业、聚焦瓶颈、重点突破”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创新和开放创新,通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以更高站位、更高水平、更高效率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以产业发展实际和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技术路线选择和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找准我市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方向。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营造宽松环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发挥主体作用。

 2.聚焦瓶颈,重点突破。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主攻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将关键创新领域的技术瓶颈列为重中之重,

 重点支持事关产业发展的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引导各类优势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转化效率,实现聚焦难点、突破重点。

 3.开放合作,协同创新。鼓励引导企业与区内外高校院所加强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借助“科技支城”东西部合作机制,重点推进我市重点企业与东部科技强省和高校院所合作,引进优势创新资源,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一批科技项目 从 2021 年开始,经过 5 年努力,围绕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材料和新能源、冶金制造和精细化工、功能农业等重点产业布局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推动我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到 2025 年,累计实施区重大科技项目 5 个,区重点项目40 个,区一般科技项目 100 个,市级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 100 个。力争到 2025 年,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2%。

 1.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以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为契机,加快建设美利云、中国大脑等新一代超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东数西移(西储、西算)基地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基地,加快实施遥感卫星定标场、天线组阵等项目,支持航天驭星等发展集卫星测控、定标、遥感等于一体

 的生态产业链。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形成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服务全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

 2.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围绕实现“双碳”目标,鼓励企业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加新产能、提高附加值。引导企业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主要研发方向,开展先进高效的光伏储能材料技术研发和多晶硅、单晶硅、晶硅切片等光伏材料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力争突破太阳能光热利用关键共性技术。依托稀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发展现状,支持在新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高附加新产品开发、半导体新材料和功能结构陶瓷粉末及制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开展电解金属锰电解工段生产智能化研发、尼龙系列产品研发、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化学助剂产品研发、电解铝阳极炭块外观结构优化降低能耗的应用研究、中化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

 3.冶金制造和精细化工产业。支持宁钢集团重点发展高端精品钢、特钢、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锦宁铝镁加大铝基材料新产品研发力度,推进高性能铝合金、铝型材加工及航空锻造制造、汽车轮毂深加工。优先支持精细化工传统产品高值化新剂型及新产品开发,形成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链,做好硝基苯甲醚连续化合成技术研究与应用、固体光气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的实施。支持氨纶、芳纶、聚酰亚胺等基础高分子材料开发,以及生物基纤维、高性能光敏材料、特种橡胶等下游产品

 开发,引导现有化工企业延伸产业链,逐步引进发展生物医药、农药制剂等生产项目,进一步延伸壮大精细化工产业。

 4.功能农业产业。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补齐“三农”发展短板为核心,坚持“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方向,聚焦枸杞、牛、葡萄酒等区域特色农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集成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力争到 2025 年,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50 项以上。

 (二)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采取项目支持、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多种方式,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发力,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阵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力争到 2025 年,全市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 5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0 家,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区科技小巨人企业 30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00 家,区科技型中小企业 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77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14 家。

 1.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力度,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来卫设立法人企业的,直接纳入高企培育库,成立期满 1 年后即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对自

 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标杆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区创新型示范企业。

 2.实施“小巨人”企业遴选计划。持续从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遴选一批高成长性、高技术水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研发项目、科技金融等支持方式,加快培育成科技小巨人企业。挖掘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的特色优势,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性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嫁接改造现有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力度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延长产业链兴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种方式,形成和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着力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竞争能力。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项目,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加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或“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4.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力度。加快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推动小微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引导小微企业从低价格、数量型的粗放式发展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高附加值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特色明显、协作配套强的小微企业。鼓励

 小微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团队的作用,加速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

 5.实施中小企业动能提升工程。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宣传力度,做好评价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企业参评积极性,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应评尽评”。持续在培育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上用力,形成入库培优、示范引导、“小巨人”孵化三个层次梯度培育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三)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围绕我市六大产业打造一批创新资源配置优、联合创新能力强、开放服务水平高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布局。吸引研发能力强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我市并建设科技研发平台。鼓励企业自建或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活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到 2025 年,全市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个,区技术创新中心 60 个,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12 个,区重点实验室 1 个,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 个,形成创新引领、平台支持、集群发展的新局面。

 1.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工程。依托我市科技型企业、宁夏大学中卫校区以及区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鼓励以应用研究

 和成果转化为主,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先推荐在区内同行业或同领域中技术领先的企业组建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实施技术创新中心倍增计划。在我市科技型企业中遴选一批以技术成果引进、示范推广为主,在本市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技术成果辐射面广、示范带动作用强、开放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加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到 2025 年,全市技术创新中心比 2020 年翻一番。

 3.实施企业技术中心提质计划。通过不断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创新业绩突出、引领示范作用大,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重视前沿技术开发的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

 4.实施“双创”助推计划。积极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聚集更多优质资源,加大基础条件建设,完善平台研发机构基础条件,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实现开放、合作、共享,通过“双创”建设助推创新平台建设。

 (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实施一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成果,支撑引领产业向“四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1.组织实施产业高端化提升专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加强锰基材料生产技术研发,实施技术攻关,不断提高金属锰产品纯度,以锰元素为基础拓展新材料的开发和生产,推动电解金属锰向硅锰合金、锰酸锂、高纯硫酸锰等方向发展,拓展应用领域。支持企业开展铝合金车身板材、零部件、铝基复合材料和光伏组件边框等技术攻关,不断拓展铝基材料应用范围,推动产业高端化、精细化、轻量化发展。

 2.组织实施产业绿色化改造专项。以绿色生产制造、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为重点,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在枸杞酒、汁、酵素、糖肽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推进枸杞全产业链发展。在苹果、蔬菜、马铃薯、小杂粮产业方面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建设的科技支撑。

 3.组织实施产业智能化升级专项。紧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推进铁合金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生产,提升企业自动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一批产业智能升级技术成果。加快推进大数据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在现有产业、企业、园区中的全面应用,有效促进装备数控化、企业数字化、园区智慧化。

 4.组织实施产业融合化发展专项。借助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

 同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探索 10 项以上产业融合化发展创新应用场景。重点支持智慧物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互联网+服务”创新,引导技术服务与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加快“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科技园区示范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放在全局工作中优先谋划、优先落实,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政府每半年要听取一次科技部门工作汇报,凡涉及科技创新的重大事项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压实工作责任,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

 (二)强化部门协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技局)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指导好全市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解决。科技、发改、财政、工信等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既要统筹抓好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环境的营造,又要协调解决跨部门间的重大科技问题。

 (三)注重工作实效。各县(区)、各责任单位要对标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重点指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务求各项工作早落地、见实效。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市考核办结合年终效能目标考核,定

 期对各县(区)及各责任单位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完成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不能如期完成指标任务的要及时通报。

 (四)营造良好氛围。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要加大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全市企业家创新意识。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工程实施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创新意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 推进 推进科技创新 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