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关于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关于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关于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残疾⼈需求调研报告

  布局和拟定提纲,是调研报告构思中的⼀个关键环节。店铺为⼤家整理了⼀些残疾⼈需求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

  残疾⼈需求调研报告篇1

  根据XX市领导⼲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领导⼩组《关于开展全市领导⼲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活动的实施⽅案》等相关⽂件要求,市残联组织开展了“⾛进社区(村),⾛近残疾⼈”为主题的⼤学习、⼤调研活动。活动分成领导⼲部⼩组,各处室、中⼼分别为1个⼩组,共计7个⼩组,采取从主要领导到普通⼯作⼈员,每⼈负责1个社区(村)等⽅法在全市对30个社区(村)进⾏调查。此次调研,我结合全市领导⼲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进社区(村),⾛近残疾⼈”为主题的⼤学习、⼤调研活动,对XX区新孔社区、浦北村和XX县⽠安村等283名残疾⼈进⾏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得到如下结论:(1)调查的283名残疾⼈中197名残疾⼈有贫困残疾⼈救助与扶持、残疾⼈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障碍设施与信息⽆障碍等需求,占调查的残疾⼈总数70%。(2)选择需求的残疾⼈依次贫困残疾⼈救助与扶持、残疾⼈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活服务、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障碍设施与信息⽆障碍等需求较⼤,对残疾⼈的需求进⾏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问题。(3)本调研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残疾⼈⼤政⽅针政策、省、市惠残政策,推动残疾⼈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经济⽀持等对策建议。

  “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央7号⽂件的核⼼内容之⼀。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残疾⼈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在逐渐完善,⽽残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还刚刚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全市领导⼲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进社区(村),⾛近残疾⼈”为主题的⼤学习、⼤调研活动,我此次主要对“XX市残疾⼈需求问题”进⾏调查。⽬前,该项调研已完成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初稿。限于时间的要求,本报告仅围绕调查数据谈⼏个问题。

  ⼀、调研⽬的及⽅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XX市各类残疾⼈为核⼼,通过调研,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市残疾⼈⼯作⾯临的形势和任务,进⼀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切实增强投⾝残疾⼈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了解残疾⼈基本状况,掌握残疾⼈各⽅⾯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活和⽣产中的实际困难;进⼀步宣传党和政府残疾⼈⼯作的⽅针政策,推动各项惠残政策的落实,促进残疾⼈保障体系的建⽴完善,为推动全⾯⼯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报告将回答四个问题:(1)残疾⼈有哪些需求?(2)分别选择贫困残疾⼈救助与扶持、残疾⼈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障碍设施与信息⽆障碍等需求的残疾⼈有哪些主要特征?(3)选择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务等是否已满⾜需要,还存在什么问题?(4)⼯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通过简单随机、等距抽样等⽅法共抽出283名被调查残疾⼈。

  1、性别结构:男性150名,⼥性133名,男⼥⽐例⼤致为8:7。

  2、年龄结构:0-18岁占15.5%,18-60岁占64.4%。按60岁划分,⾮⽼年⼈占79.9%,60岁以上的⽼年⼈占20.1%,与我市领证的残疾⼈年龄结构相似。

  3、户⼝性质:农业户⼝占88.1%;⾮农业户⼝占11.9%;农业与⾮农业⽐例⼤致为7:1,与XX市⼈⼝的整体构成⼀致。

  4、婚姻状况:初婚有配偶63.8%,未婚占23.8%,再婚有配偶占0.7%,离婚占0.8%,丧偶占10.1%。

  5、⽂化程度:⼩学⽂化程度27. 2%,初中⽂化程度12.5%,⾼中⽂化程度占2.2%,⼤专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学的占到了56.5%。

  6、残疾状况:(1)残疾类型:视⼒残疾占25.8%,肢体残疾占35.1%,智⼒残疾占5.5%,精神残疾占4. 3%。(2)残疾等级:⼀级占19.2%,⼆级占31.9%,三级占29.9%,四级占18.8%,与我市领证的残疾⼈残疾状况⼤约⼀致。

  7、⽣活⾃理状况:⽣活能⾃理63.4%,不能⾃理36.6%。

  8、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1)18—50岁130名残疾⼈中(除⼀级残疾⼈)未⼯作的近1/2,因丧失⼯作能⼒未⼯作的1/4。(2)个⼈⽣活主要来源:靠离退休⾦25⼈,靠家庭成员供养的近1/2,靠领取基本⽣活费的16⼈,靠保险收⼊和财产险收⼊的不⾜4⼈。(3)社会保险状况:城镇残疾⼈参加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不⾜4/5,农村残疾⼈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1/2。(4)职业技能培训状况:有就业能⼒残疾⼈,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1/3。(4)享受定期⽣活救助状况:近1/4的享受民政部门的最低⽣活保障或城市重残⼈⽣活补助。

  9、康复服务状况:有康复需求的残疾⼈近2/3没有得到康复服务,得到治疗与康复训练服务的残疾⼈1/10以上,⼼理疏导服务不⾜1/10,康复知识普及服务不⾜1/5,辅助器具配置不⾜3%,⽇间照料与托养不⾜2%

  三、被调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过对被调查者对需求选择分析,了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残疾⼈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需求选择分析

  按照问卷调查的要求,被调查的残疾⼈根据⾃⼰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需求,对选择需求的残疾⼈进⾏具体分析:48%需求者选择贫困残疾⼈救助与扶持,18%需求者选择残疾⼈医疗服务与救助, 8.3%需求者选择残疾⼈⽆障碍设施、残疾⼈信息⽆障碍,7.9%需求者选择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7.8%需求者选择残疾⼈辅助器具,5.9%需求者选择残疾⼈法律援助与服务、残疾⼈⽂化服务、残疾⼈⽣活服务,4.4%需求者选择残疾⼈教育费⽤补助与减免、残疾⼈职业教育与培训、残疾⼈就业安置与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问题

  (1)残疾⼈社会保障观念落后,救济⾊彩太重。传统观念认为残疾是残疾⼈及其家庭的事情,与社会⽆关,过分强调家庭⾃我保障与残疾⼈⾃⽴,使得残疾⼈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施舍和救济的浓重⾊彩。在调查中,近1/2的残疾⼈要求政府给予经济救助,特别是农村残疾⼈对残疾⼈的服务需求很少,认为政府给点钱,家⼈给吃给穿就满⾜了。家⼈承担了家庭中残疾成员由⽣到死的“⽆限责任”以及巨⼤的精神负担。这种残疾观及受此影响下的社会保障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残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保障覆盖⾯窄,保障⽔平低。在“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环境下,残疾⼈社会保障的核⼼内容应该是“特惠”。⽽作为⽋发达地区,残疾⼈除城乡最低⽣活保障以及养⽼保险、医疗保险等“普惠”政策外,为残疾⼈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标准也较低。⽆固定收⼊的⼆级以上重度残疾⼈按⽉领取低保⾦或低保标准的⽣活补贴,只有市区、XX县和XX县已全部落实,其他县正在落实中;肢体三级以及三级四级的智障和精神病⼈等更多残疾⼈还享受不到这⼀“特惠”。享受这⼀“特惠”的标准也很低。现⾏低保标准是城区230元/⽉,农村155元/⽉,只是勉强“饿不死”的⽔平。除此以外的就业、康复等其他⽅⾯的“特惠”则更少,同样也是标准低,覆盖⾯窄。

  (3)保障服务的层次低。现⾏的保障措施⼏乎只能考虑残疾⼈的基本⽣活资料⽅⾯的温、饱需求,精神层⾯的需求则很少顾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残疾⼈事业投⼊的不断加⼤,残疾⼈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或即将解决)。起码的⽣活需要得到满⾜后,⼴⼤残疾⼈要求精神层⾯⽣活享受将成为必然。⽬前,现⾏的残疾⼈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残疾⼈多种类、多层次需求⽅⾯存在明显不⾜。

  (4)保障经费投⼊不⾜。近年来,⽤于残疾⼈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实现逐年增长,但由于总体经济发展⽔平不⾼的制约,投⼊的残疾⼈社会保障经费远不能满⾜实际需求。由于经费不⾜的制约,只能是低覆盖率的、低⽔平的最低⽣活保障制度,其他⽅⾯的保障多为空⽩,或是刚刚起步。当前,我市残疾⼈社会保障资⾦投⼊不⾜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资⾦供给⽅式还没有建⽴起来,从残疾⼈社会保障基⾦的筹集来看,渠道还⽐较狭隘,主要依靠政府投⼊为主,福利彩票、福利基⾦会为辅,社会捐赠有限⽀持的模式。特别是社会捐赠⽅⾯,还没有建⽴起长期稳定的捐赠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来⾃社会的资⾦投⼊很少。

  (5)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残疾⼈保障需求的增长和转型,增加了社会保障的难度。⽬前残疾⼈的社会保障突出⽣存性需求保障,重点解决残疾⼈的基本⽣活保障问题,在改善残疾⼈⽣活状况以及扶贫就业等⽅⾯⼒度不断加⼤,但是还没有建⽴起针对残疾⼈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需求的服务体系,相关专业机构、社区之间没有形成畅通的服务⽹络,⿎励社会资本兴办残疾⼈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和⾏业标准、管理措施还没有出台,导致不能为残疾⼈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我市残疾⼈康复中⼼投⼊少,设备不上规模,⼈才缺乏等,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已建成的乡镇及部分村残疾⼈康复室,由于残疾⼈居住分散,加之缺少专业康复指导⼈员和合理的运⾏机制,普遍存在利⽤程度不⾼的问题;去年启动建设的市、县级残疾⼈托养中⼼,尚处在规划设计,建设、装修等阶段,建成后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讨。

  (6)残疾⼈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化进程缓慢。残疾⼈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建设总体滞后,难以适应新阶段残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残疾⼈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残疾⼈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残疾⼈的社会保障还没有⼀个明确的落脚点,制约和影响了残疾⼈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实现。另⼀⽅⾯,现有的保障残疾⼈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社会保障⽴法⽐较起来,残疾⼈社会保障⽴法更为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残疾⼈保障法》、《残疾⼈教育条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宪法》、《选举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都有保障残疾⼈合法权益的条款,但其内容总的来说过于笼统,许多条⽂还停留在原则性的规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劳动法》,对残疾⼈劳动就业的规定也显得空泛。

  四、发展残疾⼈事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推进残疾⼈就业。⼀是⼤⼒弘扬“三创”精神和残疾⼈“四⾃”精神,树⽴先进典型,激励残疾⼈积极投⾝“全⾯奔⼩康、重振连云港”的伟⼤实践。保障残疾⼈平等就业、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权利,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就业援助⼒度,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努⼒提⾼残疾⼈就业率。⼆是⼤⼒发展残疾⼈教育。进⼀步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切实将残疾⼈教育纳⼊当地教育发展体系,维护残疾⼈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特殊教育质量,⼒争使残疾学⽣⾼中和⼤学⼊学率达到60%和40%。三是通过残疾⼈扶贫基地建设、⼩额贷款、提供就业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更多有就业能⼒的残疾⼈就业。

  (⼆)逐步提⾼社会保障覆盖⾯和保障⽔平。⼀是建⽴健全保障制度。建⽴健全普惠政策与特惠救助相结合的残疾⼈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残疾⼈⽣活救助⼯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全部享受最低⽣活保障和有关⽣活救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保障覆盖⾯和保障的标准。⼆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保证残疾职⼯能平等参加养⽼、医疗、失业、⼯伤和⽣育等社会保险,保证所有农村残疾⼈都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城镇⽆业残疾⼈都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发展残疾⼈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贫困和低收⼊残疾⼈争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实提⾼他们的⽣活⽔平,确保残疾⼈⽣活改善程度与当地群众⽣活⽔平提⾼幅度相适应,不断缩⼩残疾⼈⽣活状况与社会平均⽔平差距。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是加⼤硬件投⼊和资⾦投⼊,建⽴规模⼤、服务设置齐全,档次⾼,内容多,为残疾⼈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建设。⼆是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残联要开展各服务机构精细化管理,其中有⼀项内容就是对各服务机构服务进⾏认定型管理,建⽴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作绩效的评估奖励机制。三是加⼤⼈才培养⼒度,建⽴⼀⽀恪守“⼈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素质管理⼲部队伍和⼀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默默⽆闻勤勤恳垦的专技⼯作者队伍。⿎励各服务机构引进、选拔、培养和使⽤⼀批⼀专多能的残疾⼈⼯作⾻⼲,从政治上、⼯作上、⽣活上关⼼爱护他们,解决好他们待遇问题,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促进残疾⼈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党委、政府将残疾⼈事业纳⼊全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纳⼊当地党委政府年度⼯作计划和年终考核,实现残疾⼈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委协调各部门在残疾⼈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给予⼤⼒⽀持;⼴泛动员社会⼒量,伸出援助之⼿,关爱残疾⼈、⽀持残疾⼈事业,在残疾⼈机构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

  (五)加强对残疾⼈的教育管理。积极引导残疾⼈勇敢⾯对现实、超越⾃我、⾃主创业,⿎励残疾⼈发扬乐观进取精神、帮助他们树⽴“⾃尊、⾃信、⾃强、⾃⽴”信念,对⽣活充满信⼼。加强对残疾⼈的法制教育,不要让他们成为法制教育的⼀个盲点,使残疾⼈⾃觉遵纪守法。

  残疾⼈需求调研报告篇2

  残疾⼈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加快残疾⼈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残疾⼈过上更好⽣活的殷切期待。为更准确地了解残疾⼈⽣活状况,让普通民众更加关⼼爱护残疾⼈,因此进⾏⼀个关于残疾⼈现状的社会调研报告。我将会在武城县残联的帮助下对武城县的残疾⼈情况进⾏调研,⼤致了解残疾⼈的普遍状况和个别残疾⼈家庭的⽣活状况,根据残疾⼈的特殊需要,对残疾⼈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体⽣活、⽆障碍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调查。呼吁⼴⼤民众关注残疾⼈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和谐⼤家庭贡献⾃⼰的⼒量。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残疾⼈⼯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残疾⼈⼯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持下,牢固树⽴“服务⼤局、服务残疾⼈”的⼯作理念,认真解决残疾⼈最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定成效。

  ⼀是残疾⼈就业扶贫⼯作扎实推进。组织对全县残疾⼈⽣活及就业状况进⾏调查摸底,普及了残疾⼈知识,为更好开展残疾⼈⼯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最⼤限度促进残疾⼈就业为⽬的,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就业岗位,2011年共推荐50余名残疾⼈实现就业。开展了奖励资助贫困残疾⼤学⽣活动,对考⼊⼤中专院校的5名学⽣进⾏了资助。⼤⼒实施“安居⼯程”,为22户贫困农村残疾⼈新建或维修了房屋,残疾⼈危房改造后均

达到当地⼀般农户住房标准,基本⽣活条件得到改善。⼆是培养树⽴典型,对残疾⼈进⾏⽂化知识普及,让残疾⼈给残疾⼈做榜样,培养树⽴典型,残疾⼈榜样增强⼤家的信⼼,让⼤家积极⾯对⽣活。

  ⼆、乡镇残疾⼈概况

  根据以上数据,四个乡镇的残疾⼈数为7608⼈,占全部总⼈⼝的⽐例为6.39%,全县残疾⼈的数量为38700⼈,残疾⼈在全县⼈⼝中是⼀个相对数量较多。

  三、调查情况及分析

  此次调查统⼀设计了《残疾⼈⽣活情况调查表》,调查中,每个乡镇先介绍镇内残疾⼈⼤体情况,然后由村委会有关⼈员陪同,深⼊到残疾⼈家庭中,⾯对⾯同残疾⼈本⼈及亲属进⾏直接交谈,按照调查表内容,逐项询问,据实填写调查表,调查组联合汇总材料,形成调查报告。本次调研活动,共⼊户调查182户195名残疾⼈,其中13户为⼀户多残。

  对此次调查情况进⾏分析,主要从残疾⼈家庭收⼊情况,残疾⼈年龄等⽅⾯展开。

  残疾⼈总体年龄偏⼤,调查的所有残疾⼈中,年龄50周岁上的有118⼈,占残疾⼈总数的⽐例为60.5%,其中七⼋⼗岁的残疾⼈⼈数占相当⼀部分残疾⼈年龄偏⼤。在调查村庄中,仅有1名5岁残疾⼉童,残疾⼉童数量较少。从年龄分析,随着⽣活⽔平的提⾼,优⽣优育知识的普及,先天性残疾已经较少。⼤多为后天不确定因素造成。调查中发现,致残原因主要有:(1)⽣产事故。(2)交通事故。(3)疾病。及⽣活中其它⼀些不确定的意外事故。

  残疾⼈家庭收⼊情况,普遍收⼊较低、负担沉重。⼀家有残,全家困难。调查的182户残疾⼈家庭,年均收⼊在5000元以上的仅有14家,占残疾户总数的7.7%。年均收⼊3000元以下的有151户,占残疾⼈户数的82.9%。残疾⼈⼈均收⼊则更少。(注:数据说明,残疾⼈家庭收⼊来源在于对乡镇残联,村委委员、残疾⼈本⼈及亲⼈询问及调查⼈员亲眼⽬睹,⽆专业⼈员统计,与实际情况有部分出⼊。但调查总体情况,残疾⼈家庭收⼊明显少于普通家庭。)

  收⼊低的原因,⼀是残疾⼈受⾃⾝条件所限,有的有部分劳动能⼒,有的基本没有劳动能⼒,劳动收⼊较少。⼆是重度残疾⼈需要专⼈照顾,家庭中能创造劳动收⼊的⼈减少。三是治病。多数残疾⼈治病是家庭的主要开⽀。有的原来⽐较富裕的家庭,⼀个后天残疾,就使整个家庭陷⼊贫困。⼀户多残疾家庭和单⾝残疾家庭尤为困难。调查中发现,有13户是⼀户多残,占残疾⼈户的⽐例为7.1%,单⾝残疾⼈⽣活更困难,泉林镇卞⼀村的秦庆然、杜希兰夫妇,年龄分别为66岁、69岁,⼀个是视⼒残疾,⼀个是肢体残疾,没有享受低保。⽣活困难。

  四、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

  1、扩⼤残疾⼈参加低保覆盖⾯

  近年来,农村低保覆盖⾯不断扩⼤,残疾⼈所占的⽐例也应由⽬前占农村贫困⼈⼝加⼊低保总数的16%左右,逐步扩⼤⾄占贫困⼈⼝加⼊低保总数的30%以上,由⽬前的占残疾⼈总数的40%左右扩⼤⾄50%左右,以保证贫困残疾⼈有基本的⽣活来源。(从县残联了解到数据全县残疾⼈享受低保的⽐例⼤约为40%)

  2、⿎励⽀持残疾⼈创业就业

  ⼤⼒⽀持有劳动能⼒或有部分劳动能⼒的残疾⼈就业创业。政府要在⼟地调剂、信贷⽀持、政策优惠等⽅⾯予以扶持,⿎励他们⾃⾷其⼒。对⾃谋职业的残疾⼈,⼯商部门免费办理登记⼿续,或只收⼯本费,税务部门在个别税种上给予优惠,有关部门优先提供场所,信贷部门优先给予资⾦扶持等。对于从事各类⽣产劳动的农村残疾⼈,有关部门要在⽣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给予⽀持和帮助。⼤⼒促进农村残疾⼈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型加⼯业和多种经营。⿎励县内企业,招⽤有⼀定劳动能⼒、适合⼀定岗位的残疾⼈就业。⼤⼒开展残疾⼈就业创业扶贫⼯程,扶持残疾⼈就业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更多残疾⼈脱贫致富。

  3、⿎励⽀持企业、社会各界,关⼼扶持残疾⼈事业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发挥慈善协会的作⽤,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关⼼残疾⼈、为残疾⼈献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为残疾⼈捐助活动,⿎励社会⼈⼠及企业积极伸出援助之⼿,献出⼀份爱⼼、捐款捐物,资助残疾⼈,让⼴⼤残疾⼈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家庭的关爱。

  五、⽆障碍环境建设的主题调查

  ⽆障碍环境是残疾⼈⾛出家门、参与社会⽣活的基本条件, 也是⽅便⽼年⼈、妇⼥⼉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个城市的⽂明和谐形象。本⽂以创建⽂明城市,加强⽆障碍设施建设为视⾓,通过对绍兴市越城区关于残疾⼈公共设施的配备以及使⽤情况进⾏调研分析,综合阐述了在城市的发展和创建过程中,⽆障碍设施建设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在我们的实地调查及⾛访中,我们了解到,就整个越城区关于残疾⼈公共设施的配备上,其整体情

况较好。⾏进盲道、提⽰盲道、缘⽯坡道、轮椅坡道等的建设都较为完善,不论是在街道社区还是在景点⼴场,这些设施基本能够满⾜残疾⼈出⾏的需要。

  当然,在⾛访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亟待完善的地⽅。在⼀些商场、超市和银⾏内,基本没有任何⽆障碍通道,这使得肢体残疾的⼈出⼊更加困难,因为在其⼊⼝处,基本都是层层台阶,轮椅在⽆他⼈帮助的情况下,根本⽆法顺利进⼊。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个突出问题。盲道被占不容忽视在我们的⾛访中,不难发现,盲道被占⽤这个“⽼⽣常谈”的情况,依旧存在。⼀路上,我们都看到有机动车停放在盲道上,有的车头侵占盲道,有的车尾侵占盲道,还有的甚⾄车⾝横跨盲道。⽽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商场和⼩餐馆前,盲道被侵占的现象尤其严重。在我们⾛访的三⼋路那条街道上,短短⼏⼗⽶的路程,就有多处盲道被车辆侵占,其⼤部分都是前来⽤餐的⾷客随意地将⾃⾏车、摩托车停放在餐馆门⼝,使盲道基本被这些机动车占⽤,根本⽆法通⾏。在解放路的⼀些商场前的⼈⾏道上,盲道位置被圈⼊⾃⾏车停放带内。有的虽然停放的⾃⾏车并未直接摆放到盲道上,但摆放得不太整齐的⾃⾏车、摩托车,也让盲道变得狭窄⽆⽐。

  对于城市⽆障碍环境的建设,我有以下⼏点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度,提⾼市民公共道德⽔平。加⼤宣传⼒度应该充分利⽤各种媒体⼿段,并启⽤部分在社会上具有较⼤影响⼒的⼈出任形象⼤使,这样才能不断地将对残疾⼈的关怀融⼊社会的每⼀处。⽽对于民众不清楚⽆障碍设施的真正含义,相关⼯作⼈员可以开展“⽆障碍设施宣讲⽇”,集中对公众进⾏这⽅⾯的培训和教育。也可以通过制作视频或者发宣传册让⼤家在⽇常⽣活中了解⽆障碍设施,从⽽更好地关⼼⾝边的残疾⼈。2、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加⼤资⾦投⼊,增强宣传教育⼒度,加强监管⼒度,引进新技术。

  调研活动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残疾⼈需要我们的关⼼和爱护,所以希望⼴⼤群众提⾼⾃⾝素质呵护⾝边的残疾⼈,因为维护和保障残疾⼈等社会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件⼤事,是体现社会⼈⽂关怀的⾼尚之举;是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的需要,更是社会⽂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残疾⼈需求调研报告篇3

  残疾⼈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是需要全社会⾼度关注和关爱的群体。为促进xxxx县残疾⼈事业发展,县政协⼯青妇、党政、教育、⼯商联界别组专题视察了兴隆镇、鹤峰乡、永安镇残疾⼈事业发展情况和县特殊教育学校,⾛访调研了朱⾐镇卫⽣院精神病专科,听取了县残联关于全县残疾⼈⼯作情况通报,开展了“爱⼼助残促和谐、政协委员在⾏动”助残捐赠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xx县残疾⼈基本情况

  xxxx县共有残疾⼈6.5万⼈,占全县总⼈⼝的6.13%,其中城镇残疾⼈1.04万⼈,农村残疾⼈5.46万⼈。⽬前全县持证残疾⼈2.5万⼈,其中⼀级残疾0.28万⼈、⼆级残疾0.41万⼈。此外,约4万余残疾⼈尚未办理残疾证。

  ⼆、残疾⼈事业发展现状

  各级党委政府⾼度重视残疾⼈事业,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从养⽼、低保、医疗、教育、就业等⽅⾯保障残疾⼈基本⽣活。经过多年的努⼒,残疾⼈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残疾⼈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残疾⼈⼯作⽹络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建⽴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村级残协为基础、残疾⼈志愿组织为依托的残疾⼈⼯作⽹络体系,新建了1个残疾⼈法律援助中⼼和31个法律援助服务岗,呈现出残疾⼈事业有⼈抓的良好格局。

  (⼆)残疾⼈救助项⽬⼤⼒实施。近五年来,共组织实施⽩内障免费复明⼿术2206例,改造农村贫困残疾⼈危房772户,实现残疾⼈就业1290⼈,残疾⼈职业技能和实⽤技术培训1045名,对全县447名贫困残疾学⽣进⾏了“爱⼼天使”扶残助学资助,为所有持证残疾⼈⽀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其个⼈缴纳部分。今年已为33名脑瘫⼉童实施了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救助,落实16⼈次残疾⼈机动车燃油补贴,为50户残疾⼈进⾏了家庭⽆障碍改造,为全县250户贫困残疾⼈家庭落实增收致富帮扶资⾦37.5万元。

  (三)残疾⼈康复设施逐步完善。建成市级残疾⼈康复⽰范社区14个、农村残疾⼈扶贫基地1个、残疾⼈艺术培养基地1个、聋⼉语训机构1个,为3100名残疾⼈提供了康复咨询、转介服务。共免费发放残疾⼈辅助器具1862件,为残疾⼈的逐步康复提供了尽可能的物质保障,切实解决了部分残疾⼈⽣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残疾⼈⽂化⽣活不断丰富。各级残联在注重抓好残疾⼈⽇常⽂化⽣活的同时,多次组织残疾⼈参加各类⽐赛。在0年重庆市第四届残疾⼈运动会中,xxxx县残疾⼈代表团获得了4枚银牌、1枚铜牌的好成绩。xxxx县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编⾃演的节⽬《真善美》更喜获“第六届全国特殊学校学⽣艺术汇

演”⼀等奖,书画、刺绣、缝纫、剪纸等⼯艺作品在各种⼤赛中也多次获奖。

  (五)残疾⼈创业典型不断涌现。鹤峰乡蔬菜⽔果种植带头⼈吴国春、永安镇瘫痪⼥孩精细蜀绣的⽯胜兰,还有众多媒体报道过的残臂教师朱怀圣、独腿教师黄⼤仲等⼤批残疾⼈创业先进典型⼈物涌现出来。他们这种⾝残志坚、拼博不息的精神,为xxxx残疾⼈树⽴了良好的榜样。

  三、残疾⼈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临的困难

  残疾⼈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劳动技能差、社会竞争⼒弱、经济压⼒、⼼⾥压⼒⼤,对各级政府的诉求多。虽然各级政府在残疾⼈基本⽣活保障⽅⾯作了⼤量扎实的⼯作,但与残疾⼈康复和⽣活的需求还有⼀定的差距,还存在⼀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扶残助残氛围不浓,残疾⼈⼼理压⼒⼤。⼀是残疾⼈⾃⾝不愿融⼊社会。众多的残疾⼈由于⾝体和⼼理缺陷,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卑⼼理严重,不愿或不敢⼤胆地参加社会公共活动。⼆是歧视残疾⼈的现象时有发⽣。残疾⼈群的呼声很难被社会公众知晓,众多残疾⼈的⼼理创伤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抚慰。三是先进典型宣传不够。调研中发现,对残疾⼈群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物、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好⼈好事、充满⼤爱的残疾⼈家庭和残疾⼈事业中的优秀⼯作者宣传⼒度不够,⽰范辐射作⽤不明显,全社会助残扶残的良好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保障程度低,残疾⼈⽣活质量差。⽵园镇邓坪村的段光碧双⽬失明,视⼒⼀级残疾,丈夫因摔伤导致长期瘫痪卧床,有⼀⼥⼉在读中专。因夫妻双⽅都没有劳动能⼒,只有在破旧⼟屋中吃低保维持⽣活。鹤峰乡76岁的向元波,双⽬失明,年⽼病多,独居危房中,⽣活不能⾃理,家中唯⼀⼉⼦为了⽣计在外地打⼯,政府虽然每年给与低保⾦,但他的⽣活照料还是不能解决,煮饭洗⾐都是问题。⽬前虽有危房改造、重点救助等相关政策扶持,但因其家庭贫困程度深,仍⽆⼒改变其贫困现状。我县像此类⽣活不能⾃理、⽆⼈照料的重度残疾⼈还有2100余⼈,他们的⽣活状况⾮常让⼈忧⼼,现有残疾⼈保障政策⽆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是保障范围窄。残疾⼈基本⽣活保障重点关注对象是现有持证的重度残疾⼈,政策极少惠及到轻度残疾⼈,更没有保障到我县尚未办证的4万残疾⼈。⼆是保障标准低。就纳⼊低保范围的农村重度残疾⼈⽽⾔,每年能享受到的保障⾦不到1000元,只有城镇低保对象的三分之⼀,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基本⽣活,更难满⾜康复和医疗需求。三是保障渠道有限。对残疾⼈的保障政策主要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免缴个⼈部分并提⾼5%的报销⽐例,低保政策将部分⼀⼆级重度残疾⼈纳⼊保障范围。但还有许多政策落实不够,如掌握残疾⼈低息扶贫贷款发放权的商业银⾏因考虑的贷款收回率,资⾦增效率,极少给予残疾⼈发放贷款;我县尚未出台残疾⼈优惠乘坐交通⼯具政策。

  (三)康复条件差,残疾⼈康复需求难满⾜。⼀是康复设施严重不⾜。xxxx县还没有县级康复托养中⼼,现有康复设备的数量和功能也⼗分有限,只能惠及少数的残疾⼈,绝⼤多数的残疾⼈根本不能享⽤。⼆是康复专技⼈员严重匮乏。我县残疾⼈康复主要依托社区康复站、当地卫⽣院(康复中⼼)及家庭康复。全县残疾⼈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才严重匮乏,护理⼈员缺乏正规的康复技术培训,不能满⾜残疾⼈⾝体和⼼理康复需求。三是康复⼿段单⼀。各级政府针对残疾⼈康复需求,只是为残疾⼈提供了⼀些简单的康复服务,如发放轮椅、盲杖等,⽆⼒顾及更多的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残疾对象,具体的康复措施和⼿段不多,难以满⾜⼴⼤残疾⼈的康复需求。

  (四)部门联动不够,残疾⼈项⽬实施难。帮扶和救助残疾⼈,涉及到残联、财政、民政、社保、卫⽣、建委、扶贫、教委等众多部门和所有的乡镇,由于各部门和单位各⾏其是,没有统筹规划,难以通⼒合作,协调配合,解决残疾⼈实际困难。如残疾⼈危房改造项⽬,涉及到县残联、发改委、扶贫办、建委都有危房改造资⾦,县残联贫困残疾⼈危房改造项⽬资⾦每户11000元,发改委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资⾦每⼈6000元,扶贫办⾼⼭移民搬迁项⽬资⾦每⼈6000元,建委实施的危旧房改造资⾦每户25元,国⼟局⾦⼟地⼯程资⾦每⼈5000元,⽬前资⾦仅进⾏了有限的统筹打捆,其分散使⽤⼒量不⼤,⼀些真正困难的农村残疾⼈因贫困程度太深,仍⽆⼒进⾏危房改造。

  四、加快残疾⼈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残疾⼈事业是⼀项崇⾼⽽光荣的事业,残疾⼈⼯作是需要政府、社会、公众⼴泛参与的社会系统⼯程。结合xxxx县情和财⼒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泛宣传,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站等媒介作⽤,利⽤会议、农村赶集等有利时机,向全社会⼴泛宣传党和政府对残疾⼈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残疾⼈群体中涌现出的创业典型和残疾⼈⼯作先进个⼈,将保障残疾⼈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各项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残疾⼈家庭和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残疾⼈⾃尊⾃信,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强不息的精神,弘扬残疾⼈⼯作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激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献爱⼼活动。

  (⼆)建⽴残疾⼈基础信息档案。县残联近期内对全县所有的残疾⼈进⾏系统调查摸底,建⽴⽐较详细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中要对每⼀位残疾⼈的残疾种类、级别、家庭住址、就业状况、监护⼈信息、康复需求、保障情况等进⾏详细的登记,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了然,清清楚楚,便于政府对照信息库组合慈善资源、杜绝漏助、重复救助的情况发⽣,更好地进⾏具体决策和帮扶救助活动。

  (三)完善残疾⼈优惠政策,提⾼保障⽔平。进⼀步完善落实残疾⼈优惠政策,将现有持证的⼀⼆级重度残疾⼈全部纳⼊低保范围,对三四级轻度残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低保对象,对已农转⾮原享受低保的残疾⼈执⾏城镇低保标准;把持证残疾⼈纳⼊医疗救助范围,对残疾⼈合作医疗报销⽐例进⾏适度调整;对⽣活不能⾃理、⽆⼈照料的重度残疾⼈建⽴护理补贴制度并落实护理⼈员;政府引导⿎励社会⼒量举办残疾⼈托养机构,充分发挥现有敬⽼院作⽤,接收部分⽆⼈照料的重度贫困残疾⼈;对未达到领取养⽼保险年龄的重度残疾⼈,养⽼保险个⼈缴费最低标准部分由政府全部补贴;整合资源,切实实施农村贫困残疾⼈危房改造⼯

程;在征地拆迁中适当提⾼残疾⼈家庭⽣产安置、住房补助标准;⼤⼒开展残疾⼈就业和实⽤技术培训,政府培育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励和引导残疾⼈实现充分就业。

  (四)增强残疾⼈家庭“造⾎”功能。注重残疾⼈家庭“智⼒”扶持,增强他们⾃⾝的“造⾎”功能。对有劳动能⼒⼜有创业愿望的残疾⼈,在政策、资⾦、项⽬上予以重点⽀持和帮扶,探索建⽴残疾⼈创业融资贷款担保基⾦;对残疾⼈家庭的学⽣应予重点关注,认真落实贫困残疾⼈家庭⼉童⽣活补贴制度,对在读残疾⼈家庭学⽣,特别是在⾼中和⼤学阶段,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尽全⼒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研究出台残疾⼈家庭⼤学⽣就业优惠政策,从根源上解决残疾⼈家庭的长期贫困问题,以达到残疾⼈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标。

  (五)完善残疾⼈康复服务体系。以县级医院为依托,建⽴县级康复托养中⼼,在社区、乡镇卫⽣站成⽴残疾⼈康复辅导中⼼,增添和改造残疾⼈公共康复设备,不断充实残疾⼈志愿者队伍,加强残疾⼈、残疾⼈亲属、有关⼯作⼈员及志愿者的专业康复知识培训,形成以县残疾⼈康复中⼼为指导,社区、乡镇卫⽣医疗服务中⼼为载体,残疾⼈亲属、志愿者为对接链的残疾⼈康复⽹络。

  (六)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残疾⼈⼯作。建议县委县府召开全县残疾⼈⼯作会,总结部署残疾⼈⼯作,表彰奖励助残先进个⼈和残疾⼈创业先进典型,出台政策,落实⼯作任务,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建⽴落实⼀把⼿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作⼈员负责抓落实的⼯作机制,层层建⽴残疾⼈⼯作考核机制。制定出台残疾⼈⼯作考核⽂件,把具体帮扶、就业、就医、助学、救助、残保⾦征缴、扶残资⾦使⽤情况等⽅⾯纳⼊考核内容。要加强残疾⼈⼯作者的责任⼼,充分发挥残疾⼈基层组织服务能⼒。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残疾⼈特殊岗位⼯作⼈员的⼯资倾斜待遇,逐步提⾼专职委员、助残志愿者的误⼯补贴标准,对残疾⼈⼯作岗位实⾏⼿语翻译特殊津贴。

  

推荐访问:关于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残疾人 调研报告 需求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残疾人需求调查总结